“没什么比参建港珠澳大桥更让我骄傲” --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标兵刘海青

发布时间:2019-11-19

  2019年11月12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港珠澳大桥暨会见建设者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桥项目运营管理的殷切嘱托,认真总结大桥建设期间的宝贵经验,对大桥建设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隆重召开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公司党委书记刘海青、港珠澳项目党支部副书记、项目副经理莫日雄荣获“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标兵”称号。

640 (5).jpg

  从南通中远川崎船坞到上海外高桥船坞,从崇启大桥到世博轴到兰新铁路再到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都留下了公司党委书记刘海青的身影。

  从业二十七年,刘海青所参建工程先后获得国家詹天佑奖、鲁班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五一劳动奖、上海市立功竞赛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然而,就是这个履历丰富、荣誉满载、大半辈子都投身于祖国基建建设的工程人却说:“大半辈子的工程生涯,没有比驻岛建设的七年时间更让我印象深刻;大半辈子获得的荣誉,没有比七年坚守港珠澳大桥建设更让我骄傲。”

  2011年秋,彼时刘海青刚完成兰新铁路项目的建设不到一年,便被组织安排奔赴港珠澳大桥,从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极其缺水的地方,来到一个除了水四周什么都没有的海域。海风轻拂,天蓝水碧,朝阳斜射在伶仃洋海面上,周围听到的全是大自然的天籁。过尽重山的他,带着对大桥的眷恋和追求,走向伶仃深蓝——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施工海域。

640.jpg

  8月,一支来自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队伍,高喊着“挑战自我,合作进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口号,浩浩荡荡地现身在珠江口伶仃洋海上。同年年底,这支信誓旦旦、气势磅礴的队伍便取得第一场伟大胜利——当年动工,当年成岛。

  中国交建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提出钢圆筒快速筑岛工艺,刘海青所在的Ⅱ工区仅用77天时间筑成一个十万平方米的深海离岸人工岛,与传统筑岛工艺需要两至三年工期对比,堪称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大家私下里常说:这个“奇迹”,着实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由于钢圆筒振沉施工进入硬质土层区域,过硬的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的水文条件,极易对钢圆筒能否振沉至设计标高产生影响,同时土层的变化又可能造成钢圆筒倾斜度加剧,影响后续副格的振沉。起初,这一项项难题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建设团队身上。

640 (1).jpg

  刘海青胸襟宽广,处事举重若轻,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始终保持着自信的笑容,鼓舞着年轻的团队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测量出身的他,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勘查、测量,更加清晰地了解地质状况,确保数据精确无误。通过模拟实验掌握施工技巧,通过测量定位系统实时监控,每隔半米即停锤调整,重新定位,保证垂直精度,精振细沉,找准潮水时机,顺利完成了55个钢圆筒及118片副格的振沉。

  至此,东人工岛挺立在伶仃洋海上。全体建设者在刘海青的带领下,奏响了奋起之年的冲锋号,开始踏上长达7年建设的征程,拉开了珠江口新一代地标性建筑崛起的序幕。

  东人工岛在77天时间实现成岛后,刘海青不敢有丝毫放松:“工期特别紧,设计使用寿命120年,世界范围内最高的质量标准,全新工艺的应用等等,未来等着我们的还有更多、更大的挑战。”

640 (2).jpg

  进入2012年,东人工岛岛内软基处理、岛壁工程、岛内隧道结构等分项工程全面开花。春节过后,眼看既定的施工节点日期一天天逼近,而岛内塑料排水板及降水井施工还未完成既定施工任务的一半,大家急上心头。

  刘海青每天顶着烈日坚守在施工现场,收集数据资料,察看现场施工情况,查阅国内外施工资料进行比对,力求找出突破瓶颈的希望之光。在刘海青的引领下,建设团队研发出岛内降水井“振动成井”的施工新工艺,20天内先后四次刷新施工进度的记录,完成了82口岛内降水井的打设;又改造了塑料排水板打设装备,实现40米超深塑排打设,获评国家专利。

  2012年,刘海青带着建设团队开拓浩瀚无际的伶仃洋。时代的脉搏强劲有力,催人奋进,弄潮的前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2年往后的两年,是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开拓成长的重要阶段。刘海青以自己创新创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紧紧跟随公司发展要求,给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这座超级工程注入了新的内涵。

640 (3).jpg

  2014年,刘海青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又一次取得成效。东人工岛现浇隧道暗埋段完成128米,超额完成年度节点目标;清水混凝土工艺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整套具体的施工规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业主)召开的工作会中多次盛赞东人工岛暗埋段的施工建设,称其对于施工工艺的把控很有实际作用,施工进度快、结构质量高。刘海青常驻施工现场,组织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又亲自收集整理资料,组织深入现场试验,带领团队不断攻克各项难题。青年员工们常说:“有刘总在,我们心里有底。”

640 (4).jpg

  进入2015年,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施工作业面全面打开,作业人员高峰时段达到近千人。“整个岛面的作业,近1000人的安排,就如一盘棋。”刘海青除了每天关注整个岛上所有分项作业的安排,也绝不忽略对现场细节的关注,一有时间必须深入现场去查看问题。大家都说:即使是岛上的小问题,刘海青心里都一清二楚。

  有一次,业主单位到东人工岛参观后说道:“我每次参观都去的是西岛和桂山岛,很少来东岛,我今天才发现你们做的这么好,整个施工现场都透露着一种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气氛。”

  是的,他事无巨细都要抓,但却是有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因为他劳心劳力的辛勤“浇灌”,才打破了东人工岛2015年施工“点多面广”的迷阵,营造了一副和谐的施工景象。

640 (6).jpg

  “破阵”这个词一直延续到了2016年底。彼时,在东人工岛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东人工岛如期创造了与E33沉管隧道对接的条件,实现岛隧的“深海之吻”。刘海青在享受了片刻喜悦之后,随即投入到房建清水混凝土施工攻坚战中。而此时,留给刘海青建设团队的时间只剩下短短的几个月。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建设团队所有成员都感到压力重重。此时的刘海青一次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房建施工步入正规、形成流水化作业局面的良方,多次组织召开房建施工协调会,分析当前房建施工情况,强化细节把控,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房建施工多点开花,高峰时刻房建作业面达到30多个。项目总部领导多次称赞他:“刘海青寡言少语,但扛得住压力、稳得住阵脚,一切在他运筹帷幄之中。”

640 (7).jpg

  建设团队的员工说“愿意跟着刘海青干”、业主说刘海青“让人放心”、领导觉得他“扛得住压力、稳得住阵脚”,但刘海青并不特别在意人们的评价,他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

640 (8).jpg

  破阵之年过后,东人工岛顺利踏上了2017年冲刺收官之年。但东人工岛依旧是一幅紧张、繁忙的景象,现场人头攒动,搬搬抬抬,敲敲打打;大型工程设备来回穿梭,引擎声、机械声此起彼伏;对讲机里传出的喊叫声充斥现场各个角落,头顶飞机呼啸而过,发出的轰鸣声演奏着工程冲刺收官的交响乐。

  “只要工程还未结束,肩上的使命就一直还在。”当黄昏的夕阳映射在东人工岛岛面上时,刘海青总喜欢在这时候眺望大屿山,时而云雾弥漫,隐约看见大屿山山脚下的丛林碧绿;时而天气明朗,万里无云,视线清晰,望见大屿山尖峰的轮廓。

  这七年,驻岛建设的“三航人”,站在港珠澳大桥世界级超级工程的舞台上,肩扛大山迈节点,破局开路迎难上,头顶巨压冲一线,天天都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下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七年,刘海青带领建设团队建造了一座超级工程,树立了一面行业丰碑,创造了一个中国工程史。下七年,下下个七年,中国梦还在延绵,刘海青的梦还在路上,必将带领新一批建设者共赴新目标,建设大美中国新天地。

供稿:钱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