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标兵莫日雄

发布时间:2019-11-20

  “工艺先行,质量优先。”秉持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促进度的理念,毕业后就进入三航工作的莫日雄如今已是三航工程建设当之无愧的青年排头兵,2019年,正是他参加工作的第十年。

640 (9).jpg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六十个年头。刚毕业的莫日雄怀着绘制祖国蓝图的一腔热血,加入中交三航局工程人的队伍,投入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建设中。彼时,他只是一名技术员,勤奋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让他在这两年的工作中迅速成长。

  2011年秋,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项目正式开工,莫日雄又跟随二公司建设团队来到茫茫伶仃洋,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片海会陪伴他的大半个青春,就连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婚礼都是在工地上举办的。

640.jpg

  筑岛是世界难题,在外人眼中,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筑岛工程可谓“难上加难”。因横跨三地,项目建设标准极为严苛,10万平方米的东人工岛不仅要符合三地建设最高标准,而且要满足高达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世界级工程的建设从各个方面对经验尚浅的青年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对时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质检部部长的莫日雄来说,与其说是重重挑战,不如说是满满机遇。

  难度越高,对质量的把关就越应严格。深知这一点的莫日雄在东人工岛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始终将质量融入每一个施工环节,带头组织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使质量即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钢圆筒振沉施工、77天筑岛奇迹。在所有人都在对这世界罕见的人工岛建造奇迹交口称赞时,身为这一伟大建设的塑造者之一的莫日雄仍在埋头苦干。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一直挂在他的心头,质量问题绝不姑息,工程建设绝不容忍一丝疏漏。

  全国范围内都极其罕见的复杂地质情况、“水上大熊猫”白海豚的生存条件要求、海上作业带来的条件限制……难题接踵而至,却拦不住莫日雄攻坚克难的兴奋劲儿。他先后组织团队开展“降低塑料排水板回带率”、“提高挤密砂桩扩径率”、“优化现浇预应力箱梁外观质量”等QC活动。过程中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各组员的工作,指导组员按照PDCA循环法开展活动,运用QC工具分析情况,收集统计关键数据,确认并分析要因。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优化了一个又一个方案。

640 (1).jpg

  对质量的把控,莫日雄坚持从优化改进工艺出发,致力于“以工艺保质量”。他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流会,针对重点分项工程的重、难点,积极研究工艺优化及改进以提高工效,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东人工岛塑料排水板的打设深度达41米,为目前国内之最,且须穿透21米的砂层,国内无现成的、适用于本工况的插板机,莫日雄积极配合项目总工进行插板机的改造,克服了套管自由大容易变形、插板时套管侧摩擦力大等施工难点,顺利插板至设计底标高,并申请了专利。此外,还参与对东人工岛岛内降水井打设工艺优化与改进,改进后的打设工艺工效高(一天可成8口井),泥浆零排放,还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针对东人工岛暗埋段隧道结构的特点,对暗埋段结构墙身控裂工艺进行了二次优化,成功控制了墙身裂缝的产生,工法被评为水运工程一级工法。

  对施工进度的把控,莫日雄因地制宜,制定合适工艺,从保证施工质量着手,致力于“以质量促进度”。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共有地下两层和地上四层,建筑总面积逾40000平方米,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附属设施多,结构型式复杂,尺寸变化大,质量要求严格,工期极其紧迫。再加上主体建筑结构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施工要求极高。但施工时间仅有半年,若采用传统工艺:钢筋、模板施工均现场安装,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也易发生因质量问题返工而耽误工期。为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确保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主体建筑清水混凝土实现“素颜”美,莫日雄组织技术人员研究讨论,制定了《清水混凝土装配式施工工艺》,同时提高模板体系周转率、降低模板配备数量。最终,顺利地在节点2017年8月31日完成了结构封顶,且外观质量得到各级单位的一致认可。

640 (2).jpg

  从一名普通的施工青年到工程建设的排头兵,莫日雄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从一开始,他就本着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去做人、做事。“做难事方成大业”,这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港珠澳大桥工程质量标准之高,技术难度之大,无需过多言语。莫日雄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拼搏,他一次次挑下重担,从未逃避,也未曾退却。2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路陪伴着超级工程“成长”。

640 (3).jpg

  十年,让嗷嗷待哺的孩子成长为能言会道的少年,让上下求索的青年人蜕变成一个行业标杆;十年,也将茫茫无际的大海变得不再是隔绝两岸的“零丁洋”。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精神在莫日雄身上闪闪发光,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供稿:罗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