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中文网:中交三航局如皋路网项目纪实(三)对症下药治好“弧度病”

发布时间:2022-01-19

微信图片_20220119102709.png  

  “这一组‘药’实施下来的效果特别好,成功治愈了‘弧度病’,墩柱质量也有保障了!”中交三航局如皋路网项目总工韩立勤满意地笑着。回想当初,合格率问题曾一度让团队头疼不已。

  如皋路网工程是如皋市南北向重要的交通要道,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城北片区路网,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我们一定要保证施工全过程无任何质量问题,给如皋百姓交上一份优质‘成绩单’。”项目负责人项勇进场之初就立下军令状。

  一开工,团队便将项目控制性工程——如泰运河大桥墩柱作为重点“监护”对象。这是由于传统上,混凝土浇筑后,易出现保护层厚度偏差过大的毛病,严重影响墩柱质量。团队打起百分精神,可还是出问题了。

  就在首件墩柱混凝土保护层验收时发现,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远低于百分之九十的标准。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不满足设计要求的3厘米厚。保护层厚了,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距离过大,只能靠混凝土受力,其表面容易出现裂缝,会削弱结构承载力;薄了,空气中的水份容易通过混凝土空隙进入结构内部,锈蚀钢筋,影响结构耐久性。“无论哪种病症,都会让墩柱变得‘短命’。”韩立勤皱着眉头说道。

  团队很快展开“会诊”,讨论格外激烈。施工班组反映可能是垫块少了,施工部长范声勇觉得是模板尺寸不对,质量部长张坤鹏说是钢筋下料、制作的尺寸不准……一个个潜在“病根”被揪了出来,原因一点点理顺。经反复论证,最终一致认定当构成墩柱钢筋笼最外层箍筋拐角处圆弧尺寸不规范时,保护层最易出问题。

  “箍筋圆弧角由人工采用钢筋弯曲机加工制作,弯曲的角度不一,就会导致保护层厚度出现一侧大,另一侧小的情况。”张坤鹏解释。找到了“病根”,就有了“对症下药”的方向。大家积极献策,但试验后发现,都治标不治本,不可取。转眼时间过去了3天,“治疗”方案仍无实质性进展,也延误了进度,韩立勤着急上火,辗转难眠。

  一日饭后,他沿着项目驻地散步,看到一小男孩正比对模具裁剪各色图案。“有了,自制模具。”韩立勤从中得到启发。他径直跑回项目部,立即打印箍筋圆弧尺寸图,比对着剪裁。一番努力后,一款“纯手工”箍筋验收板成了,并正式启用。有了该模具,只需轻轻比对,便可确定钢筋圆弧角是否“健康”,效率也连带提升不少,团队成员士气大振。可是,在实践中大家又发现,尺寸合格的箍筋在组装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而造成保护层厚度偏差。

  为防止后续阶段发生扭曲变形,团队又开出三味辅“药”,巩固疗效。具体就是焊接钢筋笼时,在钢筋连接处增加若干焊点,进而增加整个钢筋笼的稳定性;运输中将防磕碰的垫块数量增加至原来的一倍,防止运输过程中对外层箍筋拐角处产生磕碰;钢筋笼进墩柱模板后,在钢筋笼四面将不锈钢定位筋数量从原来4根增加为8根,保证混凝土下料过程中对钢筋笼产生不必要的挤压……在实施一系列诊治后,“弧度病”被治愈,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

  如今,如泰运河大桥桥墩墩柱全部施工完毕,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均超百分之九十,在客户满意度回访中,项目部获得了“满意”的好成绩,业主夸赞道:“不愧是央企,品质值得信赖。”(于旻 张序)